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—— 桂林阳朔写生小记(转载)
2019年3月4日,咸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1702 1703班的同学和老师们一行,计70余人,前往广西桂林阳朔县兴坪古镇写生,至3月21日返校。
美术学1702班师生合影
美术学1703班师生合影
兴坪古镇,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传承,早在三国吴甘露元年(公元265年),即已为熙平县治,管辖阳朔一带,隋代开皇十年(公元590年)废熙平县改置阳朔县,兴坪遂为阳朔县所辖。
我们住在古镇旁边,出门就可以画画,漓江码头周边亦是首选。漓江全长164公里,风光有山青、水秀、洞奇、石美“四胜”之誉,而其精华风景区基本位于兴坪码头那一段,桂林山水甲天下,说的就是九马画山附近。
一场春雨后,山雾如纱裙,披在山峦之间,漓江之上,有一种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的美感。细雨沙沙,袅袅绕绕,如梦境,如仙境。
山虽沉默不语,却借山岚幻化出多种柔情与遐想。沿途我们看到了新版20元人民币背景地,还看到了那个白胡子老爷爷,已经九十多岁了,还有执着的鱼鹰。
著名的“九马画山”。据说1960年周总理与陈毅游漓江时,面对画山揣摩了许久,周总理问陈毅看出几匹,答:8匹,陈毅问周总理看出几匹,周总理答:比你多得多,陈毅:一共9匹,哪还有多得多,周总理:还有倒影,共18匹。
兴坪码头左边的那座陡峭山峰,当年李可染就在那座山脚下的一处,只能容下一个人的地方坐下画了漓江山水,从此山水大变法,一生画了很多桂林山水。山顶上,有一座凉亭,听说是一个日本人,他的祖先曾经是当兵的,残害过中国同胞,他来到此地后,见漓江风光迤逦,两岸民风淳朴,心有所触,愧于祖辈当年行事,于是自己出资,从山脚一点一点凿石开路,蜿蜒到山顶,在山顶处修了一凉亭叫友好亭,在亭子里吹着江风,可一览兴平四方美景,看百舸争流,螺黛青山,平江落日,无不让人多留恋一会。
择阳朔依山傍水
依西街且听且吟
粉墙黛瓦 小桥流水
漓江沿岸
油菜花田与古民居交相辉映
构成一幅秀丽的世外桃源图
安静平和中别有一番韵味
3月16日转到阳朔县城,虽然阳朔多雨,空气湿润但是挡不住我们去逛十里画廊,西街,阳朔公园等地方。十里画廊是大自然所创作的自然风景画廊,一步一风景,触目皆画面。沿路奇峰美景,田园秀色,许多山岩形状独特给人遐想,如诗如画。途经聚龙潭、图腾古道、蝴蝶泉、金水岩、大榕树、月亮山等风景区,还有油菜花田。骑上自行车游行于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,很是惬意。
西街被戏称洋人街,因为里面多有各色西方人,西街拥有1400年历史,全长不到1公里,由石板砌成,房屋建筑古色古香,地方特色浓厚,荟萃各种旅游纪念品、小吃,无处不充满着异国情调的,西街的夜景更是风情万种,风俗浓郁。
关于写生
先入境,再入心,老师们指导学生户外写生
中国人对山水的欣赏,早着唐代就已出现,“画分十三科,山水为上”。
南朝的宗炳说:“山水,质有而趣灵”,又说“抚琴动操,欲令众山皆响”——山水不仅是神奇的,而且是与心灵相通的,同时,它也更是音乐的;郭璞有两句诗:“林无静树,川无停流”,阮孚看了之后,评曰:“泓峥萧瑟,实不可言,每读此文,辄觉形超神越!”陶渊明说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又说“此中有真意,欲辩已忘言”,原来在山川自然中,有最玄远幽深的哲学意味,然后它一点一点地向山水画的创作渗透,为中国山水画在五代以后成为最重要的画种之一,埋下了伏笔。
就在李成、郭熙、范宽等人及其画风活跃于北宋山水画坛之际,1070年,20岁的米芾由秘书省校书郎到了桂林临桂,任县尉。数年后,他开始撰写《画史》一书。虽然米芾承认他在晚年即1100-1103年间才开始画画,然而他的山水图式,与关陕之地的李成、郭熙、范宽等人全无相似!无疑,桂林山水及其朦胧烟雨,已经成为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迹,刻在了他的灵魂深处。
1074年,米友仁出生在桂林,他将米芾开创的云山墨戏,推向极致!
1642年,石涛出生于广西桂林,其艺术发展初期,对二米、苏黄、元四家等人名迹都有收藏临摹,这对石涛一生的艺术发展颇具影响。
1902年,齐白石才有了人生的第一次远游,他深知,绘画之事,需在游历中求精进,到了1909年,他已经相继“五出五归”,这“五出五归”,竟然有三次是到广西。他说:“自有心胸甲天下,老夫惯看桂林山。”只有看到了桂林的山水,齐白石的山水画创作,才算找到了自我。
1959年春,李可染第一次到桂林,就被桂林山水深深打动,平生所作桂林山水无数,亦以桂林山水为最佳。艺术家的心灵,既因山水得到了净化,山水也因心灵的映照而益显雄奇。
部分学生写生作品
刘甲园老师写生作品
李慧民老师写生作品
李长民老师写生作品